生理時鐘顛倒 竟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5/22 14:20 中時健康 陳葒冠/高雄報導

陳同學是某科技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常常缺課,或者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夢周公。老師認為陳同學得了嗜睡症,老在學校打瞌睡,父母卻認為他得了失眠症。最後至神經科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求診後,發現罹患的是「睡眠相位後遺症候群」,經過模擬太陽光照治療,並且遵照醫生的指示,目前已經能夠回復正常的生活作息。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崇堯表示,「睡眠相位後遺症候群」為好發於年輕人的生物節律障礙,其好發率大約是百分之十至十五。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嚴重晚睡晚起的作息型態,如果發生於學生或上班族,晚上想要早點睡卻睡不著,白天想要早點起卻起不來,上課和上班的時候無精打采,容易打瞌睡,影響學業或工作效力。

陳同學被安排到睡眠醫學中心接受生物節律測定的特別檢查,睡眠技師在他身上安裝輕便的攜帶型感應器,包含腕動儀,用以偵測動靜狀態;中心體溫感應線,用以偵測耳溫變化;心電圖用以偵測心律變異。將所有記錄到的生理訊號,經由生物節率計算軟體進行分析和判讀,結果顯示原來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也就是說他腦子裡面的生理時鐘比台灣的時間慢了八個小時,等於是他雖然生活在台灣,體內運行的卻是英國時間。

如果讓病患能夠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上床睡覺和醒來,通常凌晨兩點以後才上床睡覺,接近中午或中午過後才會醒來,但是整個睡眠的過程是正常的。徐崇堯指出,這樣的病人必要時必須接受睡眠中心的全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白日多次入睡時間測定、腕動儀和生物節律測定,配合病人或家人記錄的睡眠日記才可以診斷。治療上包括睡眠衛生的教導、模擬太陽光照治療和生物時鐘療法,才可以徹底改變病人的作息型態。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好不容易回歸到生活正軌時,千萬避免再任意改變作息習慣,宛如鬧鐘要做好定時,才不致於誤事。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5&id=6314






我想我應該要開始擔心雅虎新聞的這檔事情。





還有,分享一則:
過了很久但仍像是某天驗孕棒出現懷孕線段雖然事後去醫院只是虛驚一場那種餘韻猶存的生活軼事。

前陣子和一個小妹妹約定面交(沒錯小淼就是你)。

由於小妹妹一直讚許本人的可愛還說出要與小妾拍照留念,真是讓我受驚了(其實是飛上天)。

所以那天我得承認還是有做些許的裝扮,比如說戴個隱形眼鏡有用心配了服裝。

就在照鏡子審視自己的那一剎那!!!!!

我見到了一幕非常難以忘懷可能造成心中極大傷痕的情景。

頓時,月經掉落在衛生棉上的大血塊都變得不重要,驗孕棒多了條線段也沒這麼驚悚了。

"幹,怎麼眼角出現了魚尾紋!!!!!!!!!!!!!!!!!!!!!!!!!!!!!!!!!!!!!!!!!!!!!!"





於是乎,從今爾後我都把保溼擦的特多在右眼尾端。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看起來年輕,皮膚器官想法腦袋瓜子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希望各位愛美的女性好好保養自己,青春永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西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